联系我们
电话:029-83559660
邮箱:xbxclzx0618@163.com
地址:西安国际港务区秦汉大道69号
稳增长、惠民生!陕西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
这十年,陕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,追赶超越奋战正酣;这十年,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新动能蓄力前行;这十年,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,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。成就已载入史册,征程未有穷期。
22日,省统计局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。记者了解到,十八大以来,全省上下统筹推进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各项工作,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,全省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。
经济总量实现追赶超越,就业物价保持稳定
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2.98万亿元,是2012年的2.1倍,居全国位次从2012年的第15位升至2021年的第14位。
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,2013-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.3%,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.8个百分点。
非公经济占半壁江山。2021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5326.86亿元,较2012年翻了一番;非公经济占GDP比重为51.4%,较2012年提高0.2个百分点,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的增长。
坚持把稳就业摆在优先位置,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。2013-2021年,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累计401.55万人,年均增长0.3%;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.7%以下,连续多年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目标任务。
价格涨势温和,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始终保持在1%-3%的合理区间,年均上涨1.9%,相对稳定的物价水平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。
全省财政收入总量不断增加,人均GDP达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
全省财政收入总量不断增加。2021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2775.27亿元,是2012年的1.7倍,达到历史峰值。财政收入质量持续向好,2021年税收收入完成2237.04亿元,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80.6%。
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,全省人均GDP从2012年的37453元持续提高到2021年的75360元,排名提高到全国第12位;2013-2021年年均增长6.7%,高于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0.6个百分点。根据世界银行制定的国家与地区收入水平划分标准,我省人均GDP已经跃升至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。
粮食供给保障有力,特色果业迅速发展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十八大以来,全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。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,2013-2021年年均产量1228.85万吨;2021年粮食单产281.91公斤/亩,较2012年增加15.89公斤/亩。苹果、猕猴桃产量居全国首位。2021年全省园林水果产量1896.46万吨,排名全国第4位。其中,苹果、猕猴桃产量分别达到1242.46万吨、129.43万吨,均居全国第一,梨、红枣、樱桃、葡萄等特色水果基地也加快形成。
工业转型升级加快,新动能加速成长
十八大以来,全省坚持工业强省目标,坚定不移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,积极培育新动能,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加快。
2013-2021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.0%,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.7%,高于GDP年均增速0.4个百分点。能源工业稳定增长,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.4%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,原煤、天然气、原油产量分别居全国第3、3、4位。非能源工业稳中有进,2021年规上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5.7%,较2012年提高2.4个百分点。制造业高端化持续加快,规上高技术产业(制造业)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8.4%、14.2%,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.7和6.5个百分点。新动能领域增势强劲,2021年智能手机产量增长37.6%,工业机器人增长1.9倍,新能源汽车增长3.6倍,太阳能电池增长1.8倍,电子元件增长4.4倍。
服务业贡献率超五成,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
十八大以来,服务业对我省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。2021年,服务业增加值13589.07亿元,是2012年的2.6倍;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6.9%提升至2021年的45.6%,提高了8.7个百分点;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突破50%,2021年达到54.1%,较2012年提高了16.2个百分点。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租赁和商务服务业,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8.7%、18.8%和11.6%,远高于全部服务业8.4%的年均增速。
投资结构持续优化,项目建设成果斐然
全省坚持扩大有效投资,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,不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。2013-2021年,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.7%,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%。固定资产投资中,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2年的3.6∶38.7∶57.8到2021年7.0∶26.7∶66.3,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8.5个百分点;民间投资、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分别为51.4%、29.5%,较2012年分别提高7.7、12.6个百分点。
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,围绕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,三星闪存芯片、奕斯伟硅产业基地、西安吉利汽车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,以西安为中心的“米”字形高铁网、西安地铁网、高速公路网持续扩大,先后有西宝、大西、宝兰、西成高铁建成通车,地铁1、3、4、5号线等投入运营,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484公里,较2012年增长58.8%,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重大突破。
消费市场规模壮大,消费升级态势明显
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。202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250.50亿元,是2012年的2.2倍。同时,平台经济、分享经济、协同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,线上线下融合、跨境电商、智慧家庭、智能交流等新业态模式不断涌现,新消费持续活跃,2021年,限额以上企业(单位)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785.57亿元,较2016年翻了两番;占限额以上企业(单位)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5.8%,较2016年提高了11.6个百分点。
多项科创指标居全国第一,方阵新兴产业蓬勃发展
十八大以来,陕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积极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,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,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。
2020年,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67.86%,排名全国第9位。2012-2020年,R&D经费支出从287.20亿元增加到632.23亿元;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.03%提高到2.42%,创十年来新高,排名全国第7位。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343.44亿元,2013-2021年年均增长24.1%。陕西实施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,促成100余项成果签约转化,特别是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,2021年秦创原带动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均超过30%,创新成果不断涌现。
十八大以来,随着“放管服”和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,营商环境不断改善,市场活力持续释放,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。截至2021年底,全省实有市场主体495.48万户,同比增长12.06%,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国第12位。市场主体加快培育推动新兴产业不断涌现,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特征更加凸显。2021年,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312.41亿元,较2013年翻一番;2014-2021年年均增长11.8%,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4.5个百分点;占GDP的比重从2013年的9.4%提高至2021年的11.1%,提高了1.7个百分点。
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城乡发展更趋协调
十八大以来,全省上下着力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性,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,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,区域经济差距持续缩小,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。
十八大以来,全省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,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12年的9.3∶53.8∶36.9调整到8.1∶46.3∶45.6,第二产业占比较2012年下降了7.5个百分点,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8.7个百分点,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。
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,人口聚集效应不断增强。2019年,全省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%,2021年达到63.63%,较2012年提高13.92个百分点。同时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,2013-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.9%,快于城镇1.8个百分点;2021年全省城乡收入比为2.76∶1,较2012年缩小0.46。
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推进,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
十八大以来,全省统筹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,确立了“关中协同创新、陕北转型升级、陕南绿色循环发展”的发展思路,推动关中陕北陕南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。2021年,关中、陕北、陕南三大区域经济总量分别是2012年的2.2、1.9、2.4倍;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62.1%、25.0%、12.9%,其中陕南较2012年提高了1.3个百分点。
2021年,全省76个县域经济总量为12557.44亿元,是2012年的1.6倍,年均增长达到7.7%;县均地区生产总值165.23亿元,县均水平创历史新高。全省75个县(市)中有15个县(市)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,较2012年增加7个。2个县进入“全国百强县”,9个县进入“西部百强县”,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。
单位GDP能耗连续8年下降,水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
十八大以来,全省上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,秦岭、黄河流域等得到有效保护,三秦大地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山更绿。
能源利用效率提升,单位GDP能耗连续8年下降,2013-2020 年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.7%。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。2021年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2年分别削减5.4%、56.2%、90.4%、84.6%。空气质量创新优,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达到2016年以来最好水平,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。
绿化版图持续扩大。2021年,全省完成营造林842.3万亩,营造林完成面积居全国前列。秦岭治理成果继续巩固,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带启动,438座小水电整治全部完成,秦岭保护“一例、两园、一带”格局初具雏形。黄河湿地保护区加快建设,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,干流105个问题排污口整治全部完成,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16万亩。水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,国考111个断面中,Ⅰ~Ⅲ类断面占91.0%,劣Ⅴ类断面占2.7%,均优于国考目标。
经济外向度创历史新高,贸易伙伴遍及全球
十八大以来,省委、省政府紧抓西部大开发机遇,依托“一带一路”区位优势,围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目标,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,推动陕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。
十八大以来,全省贯彻落实稳外贸政策措施,积极扩大进出口。2021年,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4757.75亿元,是2012年的5.1倍;2013-2021年年均增长19.8%,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.4个百分点。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。2021年,陕西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16.0%,较2012年提高9.4个百分点。
来陕投资企业数量增加,利用外资不断增加。2013-2021年,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566.47亿美元,年均增长14.9%,高出全国9.9个百分点。2021年,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12家,是2012年的2.2倍,年均增长9.0%,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.5个百分点。目前全省贸易伙伴遍及全球243个国家和地区,实现中亚地区全覆盖。
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亮点纷呈,自贸试验区成果丰硕
十八大以来,全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大格局不断走深走实,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取得明显成效。2021年,全省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810.2亿元,同比增长28.2%,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7%。中欧班列长安号从2017年年开行百余列提高至2021年的3841列,运送货物287.3万吨,历年累计开行量突破1万列,达11415列,开行量、重箱率、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。
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,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
十八大以来,全省加强教育、文化、医疗等各项重点民生建设,居民收入快速增长,人民福祉持续提升,三秦大地实现了摆脱绝对贫困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。
2020年,全省465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。2021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9元,同比增长11.4%,相当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的94.3%,与全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。
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。2021年,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8元,居全国第19位,较2013年前移3位;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.3%,高于GDP增速0.8个百分点,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,全省人民共享发展红利。
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。随着医疗改革落地推进,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,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,有效缓解了三秦百姓看病难问题。2021年,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为3人,是2012年的1.7倍,达到小康社会人均医生指标标准。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,全省文盲率降低到2.75%。
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。2020年,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93.94亿元,2013-2020年年均增长7.4%。截至2021年底,全省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。